侨心系北川:王琳达忆七年援建支教路

公益项目 > 援建、支教北川中学 > 侨心系北川:王琳达忆七年援建支教路

侨心系北川:王琳达忆七年援建支教路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杨凯淇)“长达七年多的援建和支教项目,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知名侨商、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近日在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她很欣喜地看到,凝聚着世界70多个国家华侨华人爱心的北川中学,如今终于站起来了。

 

近日,“援建支教北川中学纪念活动”在北京市第八中学怡海分校举行。作为北川中学的名誉校长,在不到十分钟的致辞时间里,王琳达先后两次走下讲台,向69位奔赴北川支教的老师们和所有参与灾后重建的工作人员三鞠躬,以示感谢。

 

“想起那段关于灾难的记忆,实在是不忍心,但我们终究还是走过来了。”王琳达说,过去7年里,从最初向中国侨联主动请缨,成立北川中学援建项目组,到后来开始实施支教项目至今,她始终觉得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我们能有幸代表华侨华人去参与灾后重建,就一定不能让这个任务成为‘空架子’。”

 

 为此,王琳达个人捐赠募集1700多万元,并携集团员工全程参与了为期两年的援建过程,很多人甚至没有享受过节假日。“大家都觉得不能浪费捐赠人的一分钱,要对得起这些善款。”她坦言,新校舍建成后,“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我这个‘王妈妈’也可以给孩子们一个交代了。”

 

投身教育行业多年的王琳达亦深知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影响。灾后师资匮乏,就连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也承担起不少课时量。“我当时连续几天都没睡好,很着急,后来就大胆地向北京西城区教委提出联合签订为期三年的支教协议,每年派遣十余位教师去支教,结果非常顺利就达成了合作。”

 

此后6年,西城区教委与怡海集团分6批派遣了来自40所学校共计73人次的教师远赴北川中学任教。其中北京八中怡海分校的孙培旭老师从2011年至今已连续4年支教北川。

 

“这些支教老师和北川学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发生了太多感人故事。”王琳达说,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很多教师到了北川之后会起湿疹,却一直坚守岗位,不少人身上至今还留有疤痕。

 

“三年又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王琳达说,在支教北川这六年,怡海教育集团的两位老师有一位持续支教4年,有一位连续支教2年。

 

   如今,北川中学已经从原来薄弱落后的山区中学发展成为绵阳市知名学校,最令王琳达欣慰的则是当地教师队伍的日益成熟。“有人告诉我,现在北川中学的老师很棒,很多人的教学水平甚至赶超一线城市的教师。”这也让她十分看好学校未来发展前景。

 

   “我一直觉得教育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王琳达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开展与北川中学的教育联合,并加强教师交换合作等,同时争取为北川学子提供更多走出北川、走出中国的学习机会。(完)